渭南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4:39:16   浏览:84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渭南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


渭南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

渭南市人民政府令

第19号

  《渭南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曹莉莉
                          二○○五年八月五日



  一、为控制吸烟危害,保障公民健康,保护环境,根据《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二、渭南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主管机关。
  各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具体工作,也可委托依法成立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对其管辖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卫生、教育、商贸、体育、交通、文化、房产、公用、城建、环保、公安、铁路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共同做好禁止吸烟工作。
  三、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影剧院和音乐厅的观众厅、俱乐部、录像厅(室)、游艺厅(室)、歌(舞)厅、音乐茶座(室);
  (二)会场及三十人以上的会议室;
  (三)体育馆(游泳馆)观众厅和比赛厅;
  (四)图书馆的阅览室,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纪念馆和展览馆的展示厅;
  (五)商店(场)、封闭式集贸市场、书店、邮电业和金融业的营业厅;
  (六)公共交通工具内及等侯室、售票厅;
  (七)医疗、保健单位的候诊区、诊疗室、病房;
  (八)学校及其它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场所;
  (九)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其它不准吸烟的公共场所。
  四、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管理责任制,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内不得放置吸烟器具和附设烟草广告标志或物品;
  (四)在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公共场所,可为吸烟者提供有通风装置的吸烟室(区),并设有明显标志;
  五、禁止吸烟实行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公共场所禁烟由县(市、区)以上爱卫会聘任禁烟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公民对违反本规定者有权劝止和举报。
  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它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禁止吸烟场所,并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七、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应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社会宣传。每年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除停止售烟外,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工商等部门应加强对烟草广告监督管理,认真查处在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的违法行为。
  八、在禁止吸烟场所,公民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有权要求该场所的经营或管理单位、卫生检查员劝阻吸烟,有权向所在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九、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对违反本规定第三条,在禁止吸烟公共场所吸烟者,依据《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五款之规定,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处10元以下罚款。
  (二)对违反规定的第四条第(一)、(二)项的,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三)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三)、(四)项的,依据《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三十一条之规定,由市、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理单位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十、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卫生监督员、检查员和被委托行政机关或事业组织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进行处罚、罚款,必须出具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上缴财政。
  十一、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二、对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对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威胁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十三、监督检查人员应严格遵守法纪,秉公执法。对循私舞弊、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四、本规定解释权属渭南市人民政府,具体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办理。
  十五、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农业部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公告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231号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告。

2002年11月25日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管理,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加施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记。

本办法所指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

国家鼓励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和个人积极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三条 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对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申请、印制、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基本图案、规格和颜色如下:

(一)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基本图案为:





(二)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规格分为五种,其规格、尺寸(直径)为:

  规格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尺寸

(mm)
10
15
20
30
60





(三)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准颜色由绿色和橙色组成。

第六条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负责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申请受理、审核和发放工作。

第七条 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向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说明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管理规定,并指导和监督其正确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证书标明的产品品种和数量发放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机构应当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出入库登记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出入库时,应当清点数量,登记台帐;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出入库台帐应当存档,保存时间为5年。

第十条 认证机构应当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发放情况每6个月报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

第十一条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在证书规定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加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用以证明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印制在包装、标签、广告、说明书上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不能作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

第十二条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规定的产品范围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超范围和逾期使用,不得买卖和转让。

第十三条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管理制度,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并存档。

第十四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印制工作应当由经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考核合格的印制单位承担,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

第十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印制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册登记,具有合法的营业证明;

(二)获得公安、新闻出版等相关管理部门发放的许可证明;

(三)有与其承印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及仓储保管设施等条件;

(四)具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防伪技术和辩伪能力;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六)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印制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图案、规格和颜色印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十七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印制单位应当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出入库登记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出入库时,应当清点数量,登记台帐;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出入库台帐应当存档,期限为5年。

对废、残、次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应当进行销毁,并予以记录。

第十八条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印制单位,不得向具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十九条 伪造、变造、盗用、冒用、买卖和转让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以及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从事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由所在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认证机构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农业部或者国家认监委投诉。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告之日起实施。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务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
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年8月30日石家庄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6年12月17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第三条 开发区重点发展通讯、微电子、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第四条 鼓励境内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企业,开发基础设施,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第五条 开发区应当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效率的运行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六条 开发区不得兴办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未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以及国家和省、市明令淘汰和禁止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 开发区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设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
第九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制定和实施开发区的行政管理规定;
(二)依照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开发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开发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四)负责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五)负责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审和考核工作;
(六)负责开发区内行政事务和社会事业的管理工作;
(七)协助建立金融、保险机构,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服务组织;
(八)根据招商引资和建设发展需要,在权限范围内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内优惠政策;
(九)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条 开发区财政实行单独核算,纳入市级预算管理,列收列支,受市人民政府监督。
第十一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在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总额内自行设立机构,并报市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税务、物价、公安、土地、审计等部门可以在开发区设立派驻机构,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派驻机构实行双重领导。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支持和协助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开发区实施统一管理。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接受市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 项目审批与企业管理
第十四条 开发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三千万美元以下(不含三千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和章程的审批,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直接办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年度计划、初步设计审批等,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规定权限办理,核发《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不予批准的应告知原因。
超出审批权限的,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
第十五条 在开发区兴办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须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进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手续。
第十六条 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工作,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经评审初步认定符合条件的,报省科技管理部门批准后,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定期考核。经考核不符合条件的,报原批准机关同意,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第十七条 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和在开发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相应的各项优惠待遇。

第四章 规划、土地与基本建设管理
第十八条 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规划部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依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共同组织编制,并按规划管理审批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需局部调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九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开发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和利用。
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派驻开发区的分支机构,作为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开发区内土地的征用、出让、划拨和管理,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土地的各项收益按有关规定使用。
开发区内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应到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核准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受市房产管理部门委托,负责开发区内房产的交易、出租、抵押和房屋产权产籍管理。
第二十一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开发区内的基本建设年度计划,报市计划部门纳入市基建计划,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受市建设、规划部门的委托,负责办理开发区内基本建设工程所需的各种手续,并核发有关证件。
第二十三条 开发区内的各种行政性收费,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征收、管理,按有关规定使用,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 劳动人事管理
第二十四条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人才、劳动力市场公开招用职工,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办理有关招用手续。临时招用外来人员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依法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到开发区劳动行政部门鉴证。企业应建立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其合同文本、实施细则应经开发区劳动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开发区应组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开发区内的劳动争议。
第二十六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必须保障职工享有的劳动、休息、休假、技能培训、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劳动保护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按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
第二十七条 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到开发区工作,对开发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市计划下达的人才进市指标内自行审批报市人事、劳动部门备案,并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八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市人事部门的授权,组建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按市人事部门的要求负责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管理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1996年12月17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由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1996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