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声像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4:02:02   浏览:82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声像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声像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银行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银行声像档案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建设银行声像档案信息资源,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银行声像档案是各级建设银行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和历史使用价值的照片(底片、像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等声像材料。
第三条 声像档案收集范围
一、本级行召开的重要会议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声像材料。
二、上级党政领导人视察本行工作,接见本行会议代表及有关人员的声像材料。
三、本级行重要外事活动的声像材料。
四、反映本级行开办新业务和取得工作成果的声像材料。
五、本级行领导在本行经办的重大建设项目开工、竣工验收、投产等活动中的声像材料。
六、本级行历届行级领导干部的照片。
七、本级行组织录制和拍摄的电视片、影片。
八、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声像材料。
第四条 归档要求
一、各类声像档案资料均应附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并保持与同一事物其他载体档案(如文书档案)的联系性、一致性。文字说明应包括以下要素。
1.内容:声像资料所反映事件、事件的具体内容。
2.时间:事件发生或事物变化、产生的时间和制作时间。
3.地点:事件发生所在的具体地点。
4.人物:声像资料上所反映主要人物的姓名、身份。
5.背景:对揭示声像资料主题具有一定作用的背景。
6.制作者:声像资料制作单位和制作人。
编写文字说明,要综合运用上述要素,概括地指出声像资料所反映的全部信息,文字简洁,语言通顺,一般不超过200字。
二、录像带图像清晰,内容要完整,能够概要反映事物的全貌。
三、录音带的声音要清楚,一盒磁带不得录制两项内容。
四、底片与像片的影像相符。底片、像片、说明要齐全。
第五条 归档时间
声像档案应于形成后半个月内,由经办人或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按归档要求整理,然后向本行档案部门移交,移交时填写声像档案移交表,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持一份。照片档案归档时还应填写照片档案移交明细表,逐张注明归档照片的基本内容。
第六条 声像档案的整理
档案部门对接收的声像档案材料应区别不同的载体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
一、照片的整理
(一)底片应按形成的时间并结合拍摄内容编大流水号,底片号用铁笔刻写在胶片乳剂面右下角片边处,并按底片号顺序将底片装袋插入底片册保管。
(二)像片一般应按问题——时间或年代——问题进行分类。分类应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三)在分类基础上组卷。每一卷内的像片都应按照排列顺序,逐张编写流水顺序号即照片号,并在文字说明部分,注明照片号及与其对应的底片号。卷内像片如与其他类档案有联系,则应填写参见号,格式为(档案类别)目录号——案卷号,例如:(文书)42—8,表示文书档案
第42号目录第8号案卷。
(四)编写照片说明一般应以像片的自然张为单位,遇有一组(若干张)联系密切的像片应加总说明。一组像片凡已加总说明的,其余像片应分别编写简要的分说明,并在分说明前注“*”符号。
(五)卷内目录应以同一内容的像片(单张或一组)为单元顺序填写,题名可以文字说明为基础提炼而成,字数一般不要超过50字,并应尽量保证基本要素内容完整,大照片应与同一内容的普通照片一同组卷,单独存放,并在卷内目录的备考栏内注明“大照片”。
(六)卷内备考表应放在案卷的最后一面,用于说明案卷内像片的整理、变动情况。
(七)案卷标题力求简明,要能概括卷内全部照片的基本主题。
(八)按照案卷的排列顺序填写照片档案案卷目录,并按要求入库妥善保管。
二、录音、录像、影片档案的整理
(一)档案部门应将接收的录音带、录像带、影片等声像资料,按照接收时间顺序以盘(盒)为单位分载体混年度编三个流水号即盒号,并分别填写登记目录。
(二)凡归档的录音、录像、影片档案,在盘(盒)外都应注明盒号、年底、内容简要等项目,以利查找利用。
第七条 声像档案的保管
一、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保存声像档案的适宜温湿度为:温度13%~22℃,相对湿度35%~55%。
二、具有防磁措施。避免接近带有磁性的物体。
三、保持清洁,防止灰尘。接触底片的人员应带洁净的手套操作,防止汗渍污染底片。
四、定期检查。对收藏的照片档案要每二年检查一次;长期保存的磁带应每6~12个月重绕一次,以释放磁带内部压力,对破损或变质的声像档案要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五、重要的录音、录像、影片档案归档时要进行备份,实行两套制保管。
第八条 各级行声像档案,应由本行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声像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第九条 各级行应根据本行条件购置相应的设备,为科学的保管声像档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声像档案的装具,由各级行根据本行实际自行设计或按当地档案局要求执行。
第十条 声像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二种,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
第十一条 各级行应充分利用声像档案,为本行、本系统编辑图书、画册,举办各种展览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用提供借阅、复制等服务。有条件的行,可购置必要的设备,提供播放、录制服务。
第十二条 声像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声像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由档案部门和有关部门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任何人不得擅自剔出、销毁声像档案。经鉴定准备销毁、消磁的声像档案,须由档案部门编制销毁清单,报本行办公室主任和分管档案工作的行长审批。审批人、制表人及监销人,均应在销毁清单上签字、盖章。

销毁声像档案的方式,有销毁实体和销毁信息两种,实体销毁即焚毁,信息销毁可采用消磁、改录的方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建设银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总行办公室负责解释。补充、修改时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1994年3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干式复写纸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干式复写纸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1]610号

2001-07-31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普通发票防伪水平,有效抑制和打击制售假发票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普通发票的管理,许多省市国税局、地税局试用了江苏省海门市复写纸厂研制生产的干式复写纸。几年来的试用情况证明,干式复写纸在抑制和打击制售假发票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总局决定将江苏省海门市复写纸厂研制生产的第二代干式复写纸作为普通发票防伪纸正式投入使用。现就使用干式复写纸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干式复写纸的使用范围
  干式复写纸的使用范围与普通发票水印防伪纸相同,可采用手工票和电脑票。特别是在商业、修理修配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服务业、娱乐业等假发票较多的行业和票种应优先使用。具体使用的票种和范围,除总局已作明确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确定。在总局未明确使用新防伪水印纸前,干式复写纸不采用带水印的原纸。采用干式复写纸印制普通发票时,其他防伪措施不变。
  二、干式复写纸的管理
  (一)为了加强干式复写纸的管理,防止发生纸张的串用,第二代干式复写纸四种背涂颜色按国税局、地税局分别使用(样纸附后),即国税局使用紫色(第一、二联及抵扣联)、黑色(其他联次),地税局使用绿色(第一、二及抵扣联)、蓝色(其他联次),最后一联使用配套的无背涂的普通打印纸。
  (二)为防止干式复写纸的丢失、被盗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流失,干式复写纸统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局和地税局直接组织定货,印制企业原则上每省不超过2个,有计划单列市的省,可适当增加印制企业。印制企业要严格建立健全防伪品管理制度,要加强对防伪品的入库、出库、半成品、成品、废品、边角料的登记、堆放、回收和销毁。防伪品的存放仓库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鼠措施。
  (三)干式复写纸的价格由总局确定。
  三、第二代干式复写纸的启用时间为2001年10月1日,第一代干式复写纸于2002年10月1日停止使用。凡改用第二代干式复写纸印制发票时,背涂颜色必须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关于印发2007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技部 国家煤矿安监局等


发改能源[2007]140号


关于印发2007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局、煤矿安监局、科技厅:
2006年11月30日,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7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2007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科 技 部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
2007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

2007年是实现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提出的、国务院确定的“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目标的攻坚年,也是全面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6〕1044号,以下简称《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关键年。
一、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以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为目标,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为核心,以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为关键,以加强煤矿企业基础管理为重点,完善瓦斯防治工作体系,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推进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煤层气输送管线建设,促进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防治目标
2007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控制指标: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确保下降2%;力争控制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事故,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控制在313起,死亡人数控制在1266人以下。
2007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目标:煤矿瓦斯抽采量34亿立方米,利用15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产能达到13亿立方米,抽采9亿立方米,利用7亿立方米。
三、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体系建设。
把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各地要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机构建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瓦斯治理全面负责为核心的责任制度体系,依法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认真落实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责任制。各省(区、市)瓦斯防治办公室要加强各方面力量协调,集中精力解决本地区突出问题,并落实专人认真做好数据统计和信息交流工作,为科学决策和相互交流借鉴提供支撑。
(二)坚持和完善煤矿瓦斯防治目标考核管理。
按照八部委局联合印发的《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05〕1119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关省(区、市)煤矿瓦斯防治(集中整治)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将瓦斯事故控制指标和抽采利用目标分解到安全重点监控企业,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并对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罚。
(三)加强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和利用的协调。
一是各地要加强煤层气资源区块整体规划和协调开发工作,重点推进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地煤层气产业化开发规划工作,避免在整装区块内出现小规模、分散开发利用的局面,防止资源和资金浪费。二是清理整顿煤层气和煤炭资源的矿业权交叉问题,促进煤层气和煤炭资源协调开发。三是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煤层气对外合作模式,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四是建成沁水—晋城、端氏—晋城—博爱等煤层气长输管线建设,启动三交—陕京2线等煤层气长输管线建设的前期工作。
(四)认真抓好煤矿瓦斯防治基础工作。
进一步明确企业在瓦斯防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监测监控手段,严格现场管理,确保每个工作地点、每个工作环节不留隐患,夯实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基础。制定超能力生产处罚办法,严格加强监管,严禁矿井超能力、超强度生产。落实四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引导企业优化设计、发展机械化、合理集中生产,减头减面减人。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的监管和监察,控制入井人员和在同一采区工作人员数量。组织全国或区域性煤矿“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项检查,促进煤矿抓好瓦斯防治基础工作。
(五)着重抓住瓦斯重灾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把瓦斯重灾区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特大以上瓦斯事故的煤矿企业瓦斯治理和利用工作作为重点,继续利用国债资金支持这些企业提高预防瓦斯事故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档案,跟踪和掌握瓦斯治理和利用工作的进展,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依托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期分批对45户安全重点监控煤矿负责人进行培训,2007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0期,培训400人。尽快组织专家“会诊”回头看活动,除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外,重点检查企业瓦斯治理方案和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国债安全技改资金使用、瓦斯抽采系统建立和瓦斯利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和运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人员安全培训等。
(六)推进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小煤矿清理整顿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精神,把清理整顿24处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区和34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小煤矿工作,作为实现国务院确定的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的根本性措施之一,逐个矿区清理,逐个小煤矿整顿,牢牢抓住不放。一是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二是严禁在这些区域新建小煤矿;三是对现有小煤矿进行清理整顿,依托有瓦斯治理经验、有技术和管理基础的大型煤矿企业,实施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或委托其管理。2007年要力争完成这58处矿区的小煤矿清理整顿工作。
(七)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实施工作,积极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煤矿瓦斯、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有效的科技支撑。加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围绕制约煤矿瓦斯防治的重大问题组织攻关。适时召开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和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着力推进淮南、沈阳矿区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煤层群条件瓦斯治理与利用,松藻、郑州、抚顺、焦作矿区严重突出矿井的瓦斯治理与利用,淮北、阳泉矿区自然发火严重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与利用,晋城、鹤岗矿区先抽采瓦斯、后开采煤炭示范工程建设。同时,组织开展松软突出煤层空气钻进设备、松软突出煤层螺旋钻进设备、井下水平长钻孔设备、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技术与设备、远距离防突控制钻机、地面欠平衡车载钻机、瓦斯抽采风流监测与智能控制等8项重大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专项研发。
(八)尽快将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进一步深入贯彻《若干意见》,落实以下配套措施:一是组织实施瓦斯抽采标准,保障煤矿安全开采;二是研究制定煤矿瓦斯排放标准,限制煤矿瓦斯超标排空;三是研究制定煤层气和煤炭资源综合勘探、评价和储量认定的具体办法;四是研究煤层气发电并网和上网电价问题,鼓励煤层气(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五是出台税费优惠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