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5:08:43   浏览:93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

宿政发〔2006〕10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十一月七日









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宿迁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和具有集中供水能力的地下水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与管理。

第三条 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限。

第四条 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应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第五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二章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六条 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上下游各500米及其两侧纵深200米的陆域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第七条 在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上下游500至1000米及其两侧纵深200米的陆域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同时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要求。

第八条 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1000至2000米及其两侧纵深200米的陆域为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要求。

第九条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

(二)禁止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禁止未经批准使用船舶和车辆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等进入保护区;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第十条 地表水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级保护区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排放污水,现有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三)不得设置与供水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各类船舶;

(四)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五)禁止设置油库;

(六)禁止从事种植、饲养畜禽和网箱养殖活动;

(七)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和其他活动。

二级保护区

(一)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水质达到规定的水质要求;

(三)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准保护区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入河(湖)排污口必须取得有审批权限的行政机关批准;

(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要求时,应削减排污总量。

第三章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十一条 取水井周围30米范围之内为地下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30至60米范围为地下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第十二条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应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第十三条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第十四条 地下水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级保护区

(一)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二)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三)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毒有害废弃物;

(四)禁止铺设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

(五)禁止建设油库;

(六)禁止建立墓地。

二级保护区

(一)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它有严重污染的项目,已建成的必须转产或搬迁;

(二)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必须搬迁;

(三)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污水灌溉农田。



第四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

第十六条 市水务局负责划定市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理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其它饮用水源(含地下水源)保护区地理界限划定和警示标志的设立由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十七条 环保、水务、城管、国土资源、卫生、安监等部门以及沂沭泗骆马湖水利管理局、骆马湖水利工程管理处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因发生污染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人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水务、卫生、安监等部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必要时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九条 对执行本规定保护饮用水源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奖励办法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由相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宿迁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15日后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

广播电影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

1989年3月25日,广播电影电视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发(1988)14号文件中关于“要建立对影视片的审查定级制度,对中小学生不宜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明确规定”的重要指示,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决定从今年五月一日开始,对部分影片实行分级制度。具体意见如下:
一、实行影片分级制度的指导思想
对部分影片实行分级制度、决不意味着对影片审查标准的改变。无论成人或少年儿童(16周岁以下,含16周岁,下同)观看的影片,其审查均要坚持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双百”方针,必须以给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为出发点。
在实行分级制度以后,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和其它从事少儿故事片生产的制片厂,更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提高少儿影片的思想、艺术质量,以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精神及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实行影片审查分级制度的具体办法
(一)我部授权的电影审查机构--电影事业管理局在分别按标准审查国产和进口影片时,要明确划定以下几种“少年儿童不宜观看”(以下简称“少儿不宜”)的影片它们是:
1.凡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等情节的影片。
2.凡有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恐怖感的暴力、凶杀、打斗情节的影片。
3.凡表现性爱及性行为情节的影片。
4.凡表现社会畸形现象的影片。
(二)凡经部、局审定为“少儿不宜”的进口及国产影片,中影公司在送厂译制、洗印进口影片拷贝或有关制片厂在送审标准拷贝时,均应在片头加印“少儿不宜”的字样,以示与成人片的区别:电影事业管理局在下达影片通过令时,应标明“少儿不宜”字样。
三、放映(播放)“少儿不宜”影片的具体办法
(一)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一切放映单位,均不许组织少儿专场放映,应利用电影海报,电影和电视宣传广告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少儿不宜”的字样。
(二)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许租供中小学校少儿观看。
(三)凡实行售票放映的放映单位,对少儿一律不售门票,不许少儿入场(售票、入场时需检验学生证或户口本等有关证件)。
(四)不提供农村流动放映队放映。
(五)不得提供电视台播放。
以上暂行办法自1989年5月1日起实施。同时,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映。一年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并形成行政法规正式下达执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系统内部经济纠纷调解处理暂行办法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系统内部经济纠纷调解处理暂行办法
建设银行


(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建设银行内部经济纠纷调解仲裁办法》将本文废止)


一、为了维护建设银行的社会信誉,保证我行各级分支机构之间业务往来的顺利进行,依照《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行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中所指的经济纠纷,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在业务往来活动中以合同形式或以其他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后,因一方违约或其他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分支机构之间就此发生争议的法律事实。
三、建设银行系统内部的经济纠纷,一律实行内部调解方式解决。调解部门为总行法律顾问室及各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法律顾问室或法律事务归口管理部门。调解实行一次性完结。
四、凡发生经济纠纷的建行系统双方当事人,应首先本着维护建设银行整体利益的原则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程序进行调解:
(一)同一省级分行管辖的经济纠纷当事人(行、处)应将纠纷事由及各自掌握的有关凭证、材料报省级分行法律事务归口管理部门进行调解。
(二)跨省的建设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发生的纠纷,由总行法律顾问室调解。申请调解的当事人应将纠纷原因书面报告本省级分行经济纠纷调解部门,由省级分行出具书面意见后连同有关材料一并报总行法律顾问室。总行法律顾问室受理后视纠纷具体情节进行调解。
(三)经济纠纷当事人在申请和接受调解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向调解部门反映纠纷情况,并应按调解部门要求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
(四)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应认真履行。调解部门应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实施监督。
五、各省级分行经济纠纷调解部门进行调解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或总行有关规章制度为准则,在查实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从大局出发进行调解。在制作调解意见书时应征求本行该项业务主管处(室)的意见。如对有关法律或政策把握不准时,应请示总
行法律顾问室。
六、建设银行各级经济纠纷调解部门在调解结束时,应制作正式的调解书。调解书由纠纷双方的代表签字同意,调解机构盖章后生效。
七、建设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在业务活动中因与本行客户发生经济纠纷,并涉及建设银行其他分支机构的,其诉讼活动均不受本办法的限制。但应按规定在诉讼活动前书面向总行及省级分行法律事务归口管理部门报告。
八、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1994年6月17日